國土空間規劃的信息化建設迎來明確步驟和技術規范。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建設思路,并提供了具體的技術指南。
國土空間規劃是自然資源部成立后的一項重要工作,統領了此前的土地、城鄉、主體功能區等各類規劃。泰伯研究院預測,2020年底之前市縣以上的國土空間規劃將為地理信息產業帶來一波百億級的市場機會。
隨著該項工作在5月正式啟動,相應的信息化建設也拉開帷幕。
1
標準化產品要來了
國土空間規劃的兩大塊市場,規劃編制市場和信息化市場目前有越靠越近的趨勢。信息化市場主要指一張圖和信息平臺建設,涉及到業務執行層面,還是由地信企業來主導。因此這份明確指導了信息化建設思路的文件就顯得格外重要。
《通知》明確了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三個建設步驟:一,形成“一張底圖”;二,建設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三,疊加規劃成果,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國土空間“一張底圖”是我國自然資源現狀的“總數據池”,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整合遙感影像、基礎地質、地理國情普查等數據,并共享發改、住建、環保、水利等部門數據。數據成果在2020年底完成向國家級平臺的匯總。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則是在底圖的基礎上,疊加省級和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成果,形成一個“可打開”的、多層疊加的規劃數據管理體系。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在一張圖基礎上提供功能應用,是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大部分地理信息企業的關注重點,分為國家、省、市、縣四級。
基礎信息平臺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同步推進,對地理信息企業要求較高。這需要地理信息企業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路有整體性的理解,深入規劃編制的前中后期。事實上,國內很多地理信息企業已經基于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解,進行了配套的軟件研發。某企業市場負責人告訴泰伯網,他們的產品可以進行快速部署,只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指標調整即可。
上云成為自然資源數據管理的統一歸宿。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不但要破除橫向壁壘,還要打通從國家到市縣級的數據渠道,對政府層面的數據處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據泰伯網了解,自然資源部正在積極籌備“自然資源云”的搭建,并與多家云企業進行了接觸,涉及存儲、計算和安全能力。與此次《通知》一同下發的相應技術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形成四級信息平臺。政府云能力建設將進一步沉淀。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基礎信息平臺的業務應用被單獨列出,也體現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特點。泰伯網專欄作者小胡子表示,目前語境下的國土空間規劃系統,主要是指“監測評估預警”,在規劃編制的時候就已經將評估模型嵌進系統。起到監督評估作用的,就是各類指標。
指標是國土空間規劃評估的數據載體。本次文件附加了《市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技術指南(試行)》,提出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28個核心指標。原本,這些指標散布于主體功能區、土地、城鄉等規劃體系之中,國土空間規劃將上述指標進行了融合。除此以外,還有60個推薦指標供各地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企業來說,整體架構搭建完成后,指標的增刪就變得相對容易了。
思路和指標的確定,將使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邊際成本降低,意味著市場化浪潮的真正到來。
在此之前,國家頒布了80多頁的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試行技術指南,涉及100多項各類公式和圖表。這種復雜性對評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信息化要求。但因為有了明確的標準,蒼穹、數慧、中地等地信企業就開發出了對應的軟件和系統,并在各地投入應用。
2
多元競爭格局初現
自然資源部成立之后,國土空間規劃作為一種新的規劃理念和體系,成為重要的職能組成部分,并對原有規劃格局和市場產生了沖擊。5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
泰伯研究院此前預計,到2020年底,國土空間規劃市場規模在260-350億之間。龐大的市場,少數頭部企業很難一口吞下。
首先是“時間緊”。根據部署,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并初步形成“一張圖”。一年半的時間,全國30多個省及300個地市,盡管對“基本”和“初步”的理解存在回旋余地,規劃師們還是免不了“焚膏繼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規劃師李白透露,一般而言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時間在1年左右,而作為基礎的三調數據成果要到2020年才能最終公布,無法滿足要求。對此,他們選擇首先完成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而規劃單位手中也往往擁有一部分現成的地理數據,結合二調和三調的階段性成果,工作已經可以開展。
其次是“任務重”。國土空間規劃涉及領域龐雜,此前,土地規劃編制由原國土資源系統主持,城鄉規劃由住建系統承擔,對應的信息化市場也各有分工。為了爭奪市場,各地的規劃單位和地信企業都處于“群策群力”的狀態。
李白介紹,在實際規劃編制過程中,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單位存在一個“總分總”的過程。編制前規劃單位間會共同進行整體構思,業務過程相對獨立,最終規劃編制完成后還會進行總體協調。而地信企業與規劃單位間也會不斷進行業務和數據上的交流。
同樣的情況方面在人員和技術流動方面也有體現。中部某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工程師告訴泰伯網,現在單位很看重信息化能力的培養,ArcGIS等軟件成為很多設計單位的“公共課”,規劃院大量需求地信人才,土地規劃院和城鄉規劃院間的人才競爭也十分激烈。
5月,土地學會宣布停止土地規劃甲級機構名錄推薦評審。7月,城鄉規劃編制單位甲級資質認定由住建部劃歸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業界猜測,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資質管理制度可能正在路上。
(李白為化名)